李澤楷與得信佳:數碼港背後的財技傳奇
1999年,香港商界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金融大戲。主角是「財技英雄」李澤楷,他以非凡的手腕和膽識,將一間毫不起眼的公司——得信佳,打造成市值超過600億港元的高科技巨頭。這背後,是數碼港計畫的契機與一場精妙的借殼上市操作。
第一幕:數碼港的誕生與爭議
1999年,香港政府推出數碼港計畫,旨在建立一個世界級的資訊科技中心,吸引高科技企業落戶。計畫總投資高達70億港元,其中盈動需承擔主要資金。作為回報,政府將「免費批地」方式將數碼港的住宅發展權交給盈動。
這一安排引發巨大爭議。香港八大地產商指責港府「特別照顧」李澤楷,批評計畫缺乏透明度,甚至指控李澤楷與政府之間存在利益輸送。然而,港府強調,數碼港計畫在公開徵求合作夥伴後,僅盈動願意承擔所有風險。面對輿論壓力,李澤楷以冷靜應對,他相信,時間將證明數碼港的價值。
第二幕:股票違規風波
早在數碼港計畫之前,李澤楷因1997年出售和黃股份一事被指違規。當時,他未能在規定期限內申報交易,違反香港《證券上市規則》和《披露權益條例》。雖然最終補辦了手續,但此事被外界放大解讀為「家族優勢濫用」。
李澤楷坦然面對批評,並表示:「等到數碼港竣工後,人們將看到它對香港甚至亞洲的深遠影響。」他的目光已放在更宏大的戰略上。
第三幕:借殼得信佳的財技操作
為了推動數碼港計畫並籌集資金,李澤楷決定讓盈動借殼上市。這是一次高度機密且精心策劃的行動。當時市場充斥各種傳聞,佳訊控股、星港地產和城市電訊都被認為是潛在的收購目標。然而,真正的「真命天子」是聯交所編號1186的得信佳。
得信佳:從默默無聞到重點目標
1999年4月22日,得信佳突然停牌,市場立刻猜測盈動將收購該公司。僅8天後,答案揭曉:盈動正式宣布以24.6億港元的價格,將旗下多項中港物業(包括北京盈動中心)注入得信佳,換取擴大後的得信佳75%新股權及大量可換股債券。
成功借殼:盈動數碼動力的誕生
收購完成後,李澤楷持有得信佳93%的股份,成為絕對控股股東。隨即,他將數碼港的發展權益注入得信佳,並將公司更名為「盈動數碼動力」,專注高科技業務。
第四幕:市場奇蹟的誕生
1999年5月4日,得信佳復牌,這一天成為香港股市歷史的傳奇。開市後僅7分鐘,股價從停牌前的4至6分飆升至3.22港元,升幅超過200倍。僅僅數分鐘內,得信佳的市值從3億多港元暴增至超過600億港元,直逼李嘉誠旗下長江實業的三分之二。
「數碼港概念」與「李澤楷效應」
市場對數碼港的未來潛力充滿期待,加之李澤楷的個人品牌效應,投資者蜂擁追捧得信佳股票,甚至出現「無人沽貨」的罕見情況。這一波操作,不僅讓盈動成功資本化,也讓李澤楷成為百億富豪,站上香港財富金字塔的頂端。
第五幕:榮耀與挑戰並存
李澤楷的操作被視為財技的經典之作。他在極短的時間內,通過借殼上市完成了從數碼港計畫到盈動數碼動力的轉型。然而,這一切並非毫無風險。得信佳的股價飆升背後,伴隨著市場對「科技泡沫」的警惕,盈動也面臨實現高科技業務可持續增長的挑戰。
李澤楷深知,市場的熱情只能支撐一時,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才是長久之計。他將目光投向亞洲互聯網市場,布局寬頻、內容分發及電訊基礎設施,力求讓盈動成為一個真正的高科技巨頭。
一場財技的巔峰演出
李澤楷以得信佳為起點,打造了一場精妙絕倫的金融表演。他用24.6億港元的資本撬動600億港元的市值,讓盈動成為香港股市最耀眼的明星,並為數碼港的實現奠定了資金基礎。
這場故事告訴我們,在商業世界中,資源的稀缺並不可怕,最重要的是如何運用智慧和策略,將不可能變為可能。李澤楷用他的財技與勇氣,向世人證明了——創造奇蹟,從來不需要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