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部曲:風扇劉的崛起
劉鑾雄,1951年生於香港,祖籍潮州,是名副其實的「富二代」。他的父親劉火榮創辦了友聯岳記吊扇廠,家境殷實。劉鑾雄在加拿大留學時主修數學,憑藉過人的心算能力和果敢的性格,早年就展現了超凡的商業敏銳度。
吊扇事業的起步
1973年,劉鑾雄與合夥人創辦了愛美高公司,專攻北美市場,製造古典吊扇。在創業初期,他的目標很簡單:存下100萬港元,買一套1500平方尺的房子。然而,1970年代能源危機爆發,吊扇需求暴增,愛美高迅速壯大,員工從22人增加到數千人,業務拓展至燈飾和電子產品。短短數年間,劉鑾雄靠實業賺得人生第一桶金,身家達到1億元港元,成為香港製造業的佼佼者。
1983年,愛美高在香港上市,集資1.5億港元,市值迅速攀升至5億元,劉鑾雄被冠以「風扇劉」的美譽。
第二部曲:股壇狙擊手的誕生
實業上的成功只是劉鑾雄的起點。他逐漸將興趣轉向資本市場,並憑藉靈活的財技手段,成為香港股壇狙擊手的代表人物。
初嘗資本市場的甜頭
1984年,劉鑾雄因與合夥人意見不合,果斷出售愛美高股份,但在半年後通過市場操作重新奪回控制權。這場收購戰讓他初嘗股權遊戲的甜頭,並培養了狙擊的膽識與策略。
1985年,他瞄準老牌上市公司能達科技,利用對方大股東的求穩心理,在短期內獲利700萬港元。這次操作雖然金額不大,但開啟了他「短平快」的收購策略。
收購華人置業:一戰成名
真正讓劉鑾雄名聲大噪的是1986年的華人置業收購戰。華人置業是由馮平山和李冠春於1922年創立的老牌華資公司,旗下擁有眾多中環核心地段的優質物業。多年來,公司股價低迷,交易稀少,為資本玩家提供了絕佳的狙擊機會。
內部矛盾爆發
1986年,華人置業的兩大家族因內部矛盾分裂。馮氏家族聯合「企業醫生」韋理驅逐李氏家族出局,李氏家族則聯合新鴻基馮永祥進行反擊,雙方在市場上爭奪股權。
此時,劉鑾雄以愛美高名義介入,提出每股16.5港元的全面收購價,並迅速提高至18港元。馮秉芬無力籌資反擊,最終將股份出售給韋理。劉鑾雄則與韋理合作,共掌華人置業,並親自擔任董事總經理。
這場收購戰讓劉鑾雄在股壇聲名鵲起,奠定了他「股壇狙擊手」的地位。
第三部曲:華人置業的完全控制與轉型
進入1990年代,劉鑾雄的重心逐漸轉向地產投資,並將華人置業作為其資本王國的核心。
私有化華人置業的波折
1989年,劉鑾雄開始推動華人置業的私有化,試圖通過股權交換將公司完全納入旗下。然而,數次私有化建議都遭到中小股東的反對,其中包括韋理在內的少數股東持續阻撓。
1992年,愛美高提出「2換1」方案,即每兩股華人置業股票換取一股愛美高股票,並附加認股權證。雖然部分小股東接受了條件,但香港證監會介入調查,最終劉鑾雄被迫撤回私有化計畫。
逆向收購:最終勝利
1993年,劉鑾雄另闢蹊徑,通過華人置業反向收購母公司愛美高,以每4000股愛美高換取4224股華人置業新股,成功將愛美高資產納入華人置業的版圖。這一逆向收購計畫得到了股東的壓倒性支持,最終完成。
此後,劉鑾雄成為華人置業的實際掌控者,並以此為基石,逐步建立起他的地產帝國。
尾聲:地產大鱷的誕生
從「風扇劉」到「股壇狙擊手」,再到「地產大鱷」,劉鑾雄憑藉敏銳的商業直覺和靈活的財技手段,一步步建立了自己的商業王國。他對華人置業的操作,不僅是一個個金融奇蹟,更是香港資本市場的一段傳奇。
這些故事,無論是資本市場的跌宕起伏,還是商業巨頭間的權謀與鬥爭,至今仍讓人津津樂道,也成為後人研究財技與投資的經典案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