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Home
  • Education
  • 白武士出手:新昌集團與朱李月華的連環財技解困

白武士出手:新昌集團與朱李月華的連環財技解困

背景:新昌集團的財務困局

新昌集團(00404-HK)曾是香港建築及管理行業的知名企業,但隨著市場波動和財務壓力的增大,公司陷入嚴重財困。特別是2016年,新昌集團的股價長期低迷,旗下業務資金周轉困難,公司更面臨9470萬美元可換股債券的提早贖回壓力。

新昌的可換股債券原定於2017年11月到期,票面利率6厘,初始換股價為每股1港元,原本計劃通過發行新股籌集1.264億美元,緩解集團債務和日常運營資金壓力。然而,2016年,新昌股價持續低迷,最低跌至每股0.51港元,遠低於換股價,使得債券的換股選項基本失效,債務壓力雪上加霜。

轉折點:朱李月華的入局

就在新昌陷入困境之際,人稱「殼后」的金利豐(01031-HK)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朱李月華(朱太)挺身而出,為新昌集團注入了一劑「強心針」。


第一幕:收購新昌管理的控股權

2016年12月,新昌集團公佈了一則重磅交易:朱李月華以2.79億港元收購新昌集團旗下新昌管理(02340-HK)1.69億股股份(占新昌管理48.58%的權益)以及8000萬股優先股(占新昌管理擴大股本後18.69%的權益)。交易完成後,朱太成為新昌管理的大股東。

這筆交易不僅讓新昌集團錄得1.12億港元的賬面收益,更大幅改善了公司的財務狀況。消息公佈後,新昌集團股價於當天下午復牌,一度飆升11.4%,至每股0.39港元。

朱太的出手可謂一箭雙鵰:不僅取得了新昌管理的控股權,還幫助新昌集團渡過了財務危機的第一道關卡。


第二幕:9470萬美元可換股債券的危機

新昌面臨的最大挑戰是9470萬美元的可換股債券提早贖回問題。這筆債券於2015年11月發行,初始換股價為每股1港元,原本設計用於籌資和減輕集團債務壓力。然而,由於股價長期低迷且低於換股價,導致投資者對債券的信心下降。

修訂換股條款的嘗試

2016年4月,新昌嘗試通過修改債券條款來挽救危局。公司將換股價從1港元調整至0.78港元,並於5月公佈新條款。然而,9月時,新昌遭到沽空機構Anonymous Analytics狙擊,該機構指控新昌存在財務問題,股價當日急挫30%,跌至每股0.36港元的低位,修訂換股條款的計畫也隨之落空。

朱太的資金援助

就在此時,朱李月華再次出手,為新昌提供了一筆緊急資金,協助公司支付9470萬美元債券的提早贖回金額以及應付的利息。11月20日,新昌正式公佈,已向付款代理發出不可撤回的付款指示,解決了債券危機,為公司贏得了喘息機會。


第三幕:新昌集團的未來

朱李月華的連環財技,不僅讓新昌管理控股權易手,還幫助新昌集團化解了債務壓力。然而,這場救援行動也揭示了新昌面臨的深層挑戰:業務基礎脆弱、資金鏈緊繃、股價持續低迷。

市場反應 雖然消息一度刺激新昌股價短暫反彈,但長期來看,公司在市場上的信心仍有待恢復。股價在0.36港元左右徘徊,反映出投資者對其未來發展的疑慮。

朱太的戰略意圖 對於朱李月華而言,這場交易是一場經典的資本運作。她通過低價買入新昌管理的控股權,實現了業務多元化的戰略目標。同時,朱太作為資本市場的老將,也充分發揮了她在財技運用上的敏銳直覺,為日後可能的資本操作鋪平了道路。


尾聲:財技背後的啟示

新昌集團的故事是一場資本市場上典型的「危中取機」案例。當公司深陷困境時,外部投資者的注資不僅為其解困,也為股東創造了潛在價值。而朱李月華的操作則展示了香港「殼后」如何利用資本市場的規則和機遇,在低迷的市場中挖掘隱藏的價值。

這場交易的成功與否尚需時間檢驗,但其間的每一環節,從控股權交易到債券贖回,再到市場信心的重建,都構成了一堂資本運作的生動課程。

Share this post

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

Keep up with the latest blog posts by staying updated. No spamming: we promise.
By clicking Sign Up you’re confirming that you agree with our Terms and Conditions.